应急管理专业介绍

日期:2024年02月29日 17:15 

应急管理专业介绍

1.认识专业

我校应急管理专业是2021新增专业,于当年9月开始招生,是全国第一批在应急管理目录内招收应急管理本科专业,也是江西省内第一个应急管理专业。应急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大类、管理科学与工程门类下设专业,是一门融合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大数据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新兴专业,具有显著的多学科交叉特征。我校应急管理专业基于学校优势学科基础,着力打造以管理为底色,以技术为特色的应急管理专业。

截至2023年,我校已形成应急管理1个本科专业、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急管理方向)2个硕士点和矿业工程(安全工程方向、矿山应急管理方向)1个博士生培养方向的本-硕-博贯通式应急管理人才培养链条。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江西、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较强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掌握应急管理、灾害学、安全学科理论与管理工程技术、应急管理与决策、应急管理处置与救援技术,能够在建筑、石油、电力、城建、民航、交通等行业领域,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教学科研机构等单位部门,从事应急管理预防与准备、决策与指挥、响应与处置、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和教育培训等工作,并能解决实践中复杂应急管理技术与管理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办学特色

(1)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人才培养

基于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频发、服务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万亿应急产业人才需求紧迫、应急安全教育资源匮乏四个总体背景,为进一步培养应急管理专业人才,构建应急安全教育体系,带动应急产业发展、提升公众安全意识,我校开设应急管理专业。

(2)学校优势学科交叉,打造精品应急管理专业

本专业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坚持需求引领,聚合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采矿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校内优势学科力量,交叉融通,形成智慧应急、建筑与城市应急和工业安全应急三个方向,打造精品应急管理专业。

(3)知行合一,学践相融协同育人

专业推动“课内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一体化式实践体系,积极推动与学校相关部门、校外相关单位携手合作,和学校党委宣传部、保卫处、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医院分别合作建设“舆情分析与处置实践基地”“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实践基地”,打造了磨砺学生安全素质的“活课堂”,打通学生安全知识技能应急技能培训的“最后一公里”。

(4)多元融通,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

专业构建了以弘扬“应急人”精神为主线,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术实践创新为目标的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具有“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引领”与“服务”相融合、“校内”与“校外”相融合三大特点。形成了教学、科研、竞赛、学科建设互促互进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4.主要课程

(1)基础课和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运筹学、经济学、Python程序设计基础、灾害学原理、灾害经济学、应急管理概论、应急预案与演练、社会调查与统计、应急运营管理、灾害识别与减灾导论、安全系统工程、应急决策理论与方法、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应急沟通与舆情管理。

(2)专业方向课程:

1.智慧应急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智慧矿山与应急、城市安全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与灾害治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2.建筑与城市应急方向: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安全预防与应急管理、消防应急技术与管理、社区韧性建设等课程。

3.工业安全应急方向:矿业与化工导论、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工业安全与危害控制、工矿企业应急技术与管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

5.办学条件

(1)师资力量

应急管理专业共有专/兼职专业授课教师18人,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9人,其中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专业带头人2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师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博士教师14人,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高校的相关专业,师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

此外,专业聘请了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院、赣州市应急管理局、安瑞祺国际风险管理集团等单位负责人,不定期开设应急管理实务相关的讲座课程。专业教师们不仅具有扎实的应急管理专业知识,还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深入应急管理专业知识前沿,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最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灵活,课堂精讲多练,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深受学生的好评。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科研项目经费400余万元,出版著作,申请专利3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CSCD收录40余篇。

(2)专业实验室

专业拥有专用实验室7间,室内试验室面积600余m2,仪器设备103台(套),价值约534万元。应急搜寻救援实验室、应急决策会商实验室、应急决策仿真实验室、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实验室、电气安全检测室、化工安全实验室、防火防爆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专业技术训练场所。

图1应急管理专业部分教学平台展示

(3)科研平台

专业拥有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项目、稀有金属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赣州市工业安全和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赣州市多灾种综合应急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教学平台,实验设施完善,教学条件良好,为学生科研热情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图2应急管理专业部分科研平台展示

(4)实践基地

本专业与10余家实习基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合作关系,近年来,新增实习实践基地有安瑞祺国际风险管理集团、江西玖发专用车有限公司、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赣州市消防教援支队、赣州市应急管理局等,为学生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证了每位学生的实习效果。为学生专业能力夯实与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图3应急管理专业本科生参加实践现场图

(5)学术活动

专业教师紧密联系同学,通过“本科生进教师科研团队”、“师生面对面”、“导师开讲”等一系列学术活动,为同学解开专业疑惑,激发科研热情,培育创新能力。

图4应急管理专业本科生参加导师学术活动

6.办学成效

在专业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本专业涌现出一批优秀学子,在校期间获得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公共安全与应急案例大赛三等奖等奖项,三年间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以上“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20余项。

图5应急管理专业本科生获奖风采及证书

7.国际交流

本专业坚持对外开放的国际化道路,利用现有孔子学院等平台,努力为学生提供国际化教育环境,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建立了良好学术合作与学生交流传统。

8.毕业生未来发展方向

全国范围内安全应急类人才缺口巨大,毕业生需求量大,就业前景良好,毕业生就业方向如下:

1.就业领域主要为:建筑、石油、化工、电力、城建、民航、交通、矿山、消防等行业领域。

2.就业单位部门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大型规模生产经营企业或基层的应急管理部门,或应急安全教育培训机构。

3.前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等对口高校读研深造。

上一条:我院教师赴韶关学院开展专业交流与研究生招生宣传 下一条:行政管理专业介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