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简介

日期:2024年12月25日 15:52 


1. 本学科硕士点情况及研究方向

为满足国家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求,我校由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牵头,材料冶金化学学部、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共同建设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交叉学科硕士点。2022年“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获批二级交叉学科硕士点。该学科由安全科学与工程(0837)、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和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四个优势学科支撑,是一门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新兴交叉学科。学科发展立足江西,面向全国,为领域输送专业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从事前预防与准备、监测预警与推演、事中应急处置与救援到事后恢复与重建的全过程、全主体、全方位的技术应用与事件管理,通过科学、技术、工程和管理等方法,探求突发事件发生“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防范与应对措施,形成包括城市公共安全、能源、自然灾害、交通、环境、化工、卫生等领域系列理论,涉及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科学、应急技术、应急工程、应急产业、应急管理和应急文化六个关键要素。学科点形成了如下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1)应急决策与救援;(2)应急技术与装备;(3)风险与应急管理;(4)应急大数据管理与分析。

2. 导师队伍情况及部分导师简介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交叉学科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思想活跃、科研能力强和技术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导师队伍共1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其中校外导师1人,博士生导师4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江西省高层次领军人才、杰出青年人才1人,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

1)王 熹 徽(校外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MBA 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系统工程学会应急管理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工作涉及灾害应急管理、人道主义物流等,在救灾资源优化配置、救灾应急协同机制、人道主义物流目标函数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已在运作管理领域国际公认的顶级期刊Productions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上发表论文2篇,另有数十篇论文发表在Omega、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知名期刊,出版译著《人道物流》1部。

2)彭频:江西理工大学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管理学博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 “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在中南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工作,现为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1)委员、全国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标准化委员会(SAC/TC307)委员、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安全应急产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应急管理系统工程专业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与运营管理、风险评估与应急决策、非盈利组织管理。主持或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项。

3)胡建华:江西理工大学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法行政学、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贫困治理、政府危机管理(应急管理)研究。曾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多项。近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研究项目十多项,完成地方政府委托研究项目若干项,1篇政策建议报告被省部级领导正面批示。出版专著2部,发表CSSCI、中文核心期刊等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1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4)朱文兴:江西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管理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矿业经济、公司治理与组织管控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主持江西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和江西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各1项,发表SCI、CSSCI、CSCD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4部,曾荣获江西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江西省MBA教学名师及江西省MBA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5)郑明贵,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校清江拔尖人才。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江西省管理学会常务理事、《黄金科学技术》等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国家经济安全等。先后主持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CSSCI、CSCD、EI、SCI等期刊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出版教材7部、著作9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

6)李立清: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高层次领军人才、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江西省赣州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方向是电化学、资源化学、环境化学。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5项,企业委托项目5项,相关成果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次,获省部级教学类奖励2次。

7)舒庆: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能源化工与稀土功能材料。入选人才计划: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理工大学清江拔尖人才计划、江西省远航工程。

8)李伟: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ociety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仿真学会高级会员,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专业委员会副监事长。主要从事智能计算、进化算法、进化深度学习及智能优化等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5余项,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以第一作者在高水平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位列JCR一区Top期刊、国内高质量卓越期刊。

9)丁元春: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工业灾害事故预防、应急管理。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及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过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级项目;主持过多项市及校级科研课题。自2005 年以来发表科技论文30 余篇,其中有10 余篇被EI或SCI收入。副主编教材3 部;参编安全工程专业教材1部。

10)郭志国: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矿山安全技术、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火灾科学与应急技术。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赣州市科技项目1项,江西理工大学博士启动项目1项;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各1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以及参与多项横向课题。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 余篇;获行业协会奖2项。

11)耿加波: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边坡灾害应急技术,矿山灾害防治等。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青年项目、江西理工大学博士启动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软件著作权4项,申请发明专利6项。

12)康虔:男,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矿山安全技术及安全文化。近5年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3项,横向课题3项,经费合计260万元。以第1、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6篇,EI收录2篇,授权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

13)杨阳:男,博士(后),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矿山灾害控制理论及技术。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省级开放基金课题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7篇。

3. 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本交叉学科依托于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开展建设。其中,安全科学与工程是江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是江西省安全学科唯一的硕士学位点;管理科学与工程是江西省九五重点建设学科、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化学学科2021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是学校“冶金工程”博士点支撑学科以上四大优势学科已有十余年以上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部分毕业生已经进入我省应急管理行业重要岗位成为了高层次管理人才。

依托学校四大优势学科,本交叉学科已开设涵盖管理、安全、化工、计算机四个学科的23门专业课程5年内出版《矿山事故隐患识别与预防》、《化工安全与实践》、《视频动作识别研究》、《大数据分析与软件开发及其创新》、《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架构设计》5部专著/教材;课程方面,开发有“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课程《地质灾害防治与设计》”,江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矿井通风与防尘》和《市场与运作管理》。三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重大攻关课题在内的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研究成果“矿山通风安全灾害感知平台与控制技术研发及应用”鉴定为国际领先。

4. 培养条件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交叉学科已经拥有了贯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本科生培养阶段,学科拥有应急管理、安全工程等紧密相关的本科专业进行支撑。其中应急管理专业于2021年开始招生,是全国第一批应急管理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内专业,首次面向全国招生83人。安全工程专业是学校老牌重点专业,现有本科生282人。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两个关键专业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交叉学科的生源和教学资源提供了关键支撑。

学校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可利用科研平台有包含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稀有金属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战略金属矿产资源低碳加工与利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矿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赣州市工业安全和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赣州市多灾种综合应急技术创新中心”在内的多个科研平台。同时,学院获批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的“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项目”,可为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平台支撑。

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面,学科自2021年依托四个相关优势学科开始招收应急管理方向研究生,现已有应急管理方向研究生27名。此外,交叉学科依托安全技术及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也开展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累计培养本科生1000余名,硕士研究生200余名。毕业生大部分进入国内应急管理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工作,为我国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也为学校应急管理研究生教育培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5. 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交叉学科点旨在培养熟悉国内外应急管理前沿理念与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知识,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和应急管理事业服务的高层次、高水平专业人才。

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国际视野。熟练掌握应急管理的研究方法,跨学科素养与能力的高水平专业化应用性人才。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能从事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毕业生能够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企业里从事应急管理及应急技术研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础理论课:计算方法、高级运筹学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安全行为科学、灾害科学及防护工程、管理科学研究方法、大数据分析与数字治理、应急救援理论与技术、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应急决策理论与方法、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化工安全导论、工业安全技术及工程等。


上一条:我院师生参加第九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应急管理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关闭